一、方案审核重点
1、现场总平面图布置
①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项目特点、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明确预制构件进场路线及堆放位置,编制各类构件进场和堆放计划。
②场地平面布置要考虑施工场地状况及场地主要出入口交通状况。应能满足各类构件运输、卸车、堆放、吊装的安全要求。能做到合理组织运输,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③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方便施工、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消防规范。
④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安装以及其他各专业施工相互干扰。满足半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及钢筋加工需要。
2、吊装设备选型
①塔吊选型中,涉及到的塔吊参数主要包括:塔吊型号、大臂长度、起吊倍率、安装限高、扶墙长度、塔吊基础尺寸等。
②塔吊的位置设置不能影响主体结构的施工,要兼顾地下室结构施工。
③塔吊的位置紧邻施工道路,所有构件均在塔吊吊装的有效范围内。
④塔吊位置根据构件的最大重量及最远距离进行选择,分析塔吊工作区域内各构件位置吊装性能,需满足吊距较远处的吊重需求。
3、预制构件堆场设置原则和要求:
①基本原则:就近塔吊原则、就近道路原则、宜地面、避结构、不影响场内交通、现场存货一层。
②预制构件堆场四周采用定型化围栏维护,与周围场地分开,围栏上挂明显的标识牌和安全警示牌。堆场地基荷载需满足最大集中堆放时承载力需求,经验算不合格区域需提前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或采取后回顶措施。
二、预制构件生产、安装过程监理管控动作
1、构件生产前的设计交底和厂家验收。
2、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各专业联合验收)。
3、过程旁站和跟踪。
①吊装作业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②吊装过程中的旁站监督。
③吊装完成后(注浆前)预制构件实测实量。
④预制构件灌浆过程旁站,影像资料留存。
三、现场施工常见问题及相应管理要点
1、存在问题:竖向套筒钢筋位置偏差,造成钢筋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预留钢筋固定措施不到位或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进行检查复位。预制构件中钢筋保护层存在误差或浇筑混凝土前破坏墙体预留钢筋。
管控要点:预留钢筋施工时采用定位钢板对预留套筒钢筋进行定位加固或是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固定,在板面混凝土浇筑前复查伸出钢筋位置是否存在偏差。
2、存在问题: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垂直、平整效果较差。
管控要点:①预制外墙吊装后必须设置长、短斜撑进行固定,防止倾斜掉落;②墙长小于4米的不少于2道,墙长度4~6米的不少于3道;③叠合板支撑体系的易采用三角独立支撑体系;④过程中实测实量。
3、存在问题:预制构件灌浆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①基面浮浆、钢筋锈蚀。
②灌浆不饱满、封堵时机不合适。
③外墙处漏浆、连通腔周边封堵异常。
管控要点:
①灌浆通道检查:确保套筒内部无杂质,如有,需清理干净。确保楼板拼缝处无杂质、粉尘、油污及明水。
②钢筋保护及分仓:确保插入端钢筋表面无混凝土等覆盖,如有,需清理干净。要求在下层混凝土浇筑时对预留插件做好保护措施,钢筋表面不得有浮浆,否则预留钢筋与灌浆料结合力将大大降低。单次注浆,腔体跨度不宜大于1.5m,且使用座浆料进行分仓。
③现场在灌浆施工前,对所有专业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及时完善灌浆记录及灌浆量的原材复试,每件预制构件灌浆施工均进行影像记录。预制构件灌浆前,对灌浆料进行取样检测,同时对灌浆套筒进行工艺性检测,检测结果均应符合要求。现场严格按规范要求对预制外墙底部进行分仓及封仓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灌浆料的拌制过程以及灌浆压力及饱满度进行全程跟踪检查,确保灌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